菩提心讚頌寶

 

昆努仁波切丹津嘉 (1894/5-1977)

 

1.     吾於佛陀聖法教,以及彼等隨行者,

無別深信以為觀,皈依並且祈願行

 

2.     思惟利益明月,圓滿部份所從生,

眾生上師薄伽,於有以量餘不得[1]

 

3.     之教言所從生,具義如意摩尼寶

他藏善教外形似,碔砆凡石怎匹比[2]

 

4.     公正智慧具足者,以三伺察遍觀照[3]

仁聖教如蓮池,見矣則以雁姿入。

 

5.     自他二者圓滿處,以及不由他悟等

佛陀具此八功德,[4] 何人不依為救度?

 

6.     滅道二地之性相,以及無思無二等,

正法具此八功德,何者不以為救護。[5]

 

7.     離染執與二乘障,二智內明八功德,

自性解脫無上僧,何者不以為救度。[6]

 

8.     慈心為水悲心土,菩提心生如意樹,

士夫所求皆如願,妙音住喉難言盡。[7]

 

9.     殊勝珍貴菩提心,利益思惟遍於眾;

如是心念父與母,仙人天何能有?

 

10.     如同處群芳中蓮為勝,眾善念中菩提心亦尊

能具彼遠近安樂得,是故勤加努力應使生。

 

11.    即使一切相聖智,亦唯殊勝菩提生。

思欲得證解脫者,應於此處鄭重行。

 

12.予正別而心念:「何為二利最勝法?」

唯有珍貴菩提心,決定而後以樂生。

 

13.菩提賦予善果非單次,直至得證遍智無盡增;

證遍智後由色身密雲,聖法雨淋眾德芽苗茂

 

14. 於眾明中乃內明;於眾寶中乃摩尼。

速馳中乃駿馬;於眾心中菩提心。

 

15. 日月星辰雷電縱明耀,何能照徹心內之晦暗。

菩提心照眾生內無明,至極遍滿聖者故讚揚。

 

16.一切利樂泉源處,即是佛子菩提心。

是故如意摩尼寶,與之匹敵無能有。

 

17.芭蕉生果即枯萎,再要結實其力無;

妙菩提心所滋德,其果復生無盡增。



[1] 此處之「有」意為輪迴。

 

[2] 碔砆是一種顏色斑駁的普通寶石。

 

[3] 伺察量指現量、事勢比量、極成比量

 

[4]佛寶八功德指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所言之:「無為體自然,不依他而知,智悲及以力,自他利具足。」

1.        無為:無初、中、後,無中、邊。

2.        自然:本為止息之法身,其中一切本然具足

3.        不依他而知:所悟對境乃自身,故不依他而悟

4.        具智知前三項。

5.        具悲:悟道。

6.        具力:能以悲智斷除煩惱痛苦。

7.        自利:一、二、三項為自利。

8.        利他:四、五、六項為利他。

 

[5] 法寶八功德指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所言之:「不思議二,無分淨現對,依何得何法,離法二諦相。」

1.        不可思議:非思量境界,非聞慧境界,聖人內證法

2.        二:業與煩惱已淨。

3.        無分別:無集起業、煩惱因。

4.        清淨:離一切煩惱染垢。

5.        〔顯〕現:顯現一切色相,以一切種智照知

6.        對治:貪嗔痴三毒。

7.        離〔煩惱〕:滅

8.        離〔應離者〕:道

 

[6] 僧寶八功德指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所言之:「正覺正知者,見一切眾生,清淨無有我,寂靜真實際,以能知於彼,自性清淨心,見煩惱無實,故離諸煩惱,無障淨智者,如實見眾生,自性清淨性,佛法境界,無閡淨智眼,見諸眾生性,遍無量境界,故我今敬禮。」為大乘聖僧所獨具,遠勝二乘凡夫

1.        具正覺。

2.        共劣乘

3.        遠離煩惱。

4.        如實修行:以無障淨智,如實見眾生自性清淨。

5.        遍修行:遍一切境,見一切眾生具一切智

6.        內明:依如實修行與遍修行內證真如法智

7.        無障

8.       

 

[7] 這裡的妙音指妙音天女。